摘要:减少建筑运行二氧化碳排放,已成为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一环。

本文通过构建“近零能耗建筑+农村建筑用能+其他用能”的融合情景分析模型,量化分析了未来40年为实现全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建筑运行在合理控制能源需求、调整能源结构、推动节能低碳技术进步等领域应采取的技术、措施选择,并针对建筑运行能耗碳达峰、碳中和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碳达峰;碳中和;建筑运行能耗;近零能耗建筑;电气化;清洁供热建筑运行能耗是指民用建筑在运行阶段用于维持建筑室内环境并保障建筑使用功能的所有终端能源消费量,主要有煤炭、天然气、液化石油气(LPG)、热力和电力等。

在能源平衡表中,建筑运行能耗主要包括城乡居民生活、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和其他行业的终端能源消费量。

在本文涉及的能源品种中,不包括太阳能热水器用能、薪柴、秸秆等非商品能源,也不包括氢能等非常规能源。

相关碳排放范围的界定,本文仅涉及建筑物内采暖、炊事、卫生热水等使用的煤炭、天然气、LPG等化石能源的二氧化碳直接排放,以及制冷、采暖、炊事、卫生热水、家用电器等主要用途,需从电网、供热站购买的电力、热力的二氧化碳间接排放,不包含建材生产、建造过程、制冷剂排放、建筑拆除及建筑垃圾处置等其他产生二氧化碳的间接排放和非二氧化碳排放。

建筑运行产生的二氧化碳能否尽早达峰和实现碳中和,不仅关系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源低碳转型等宏观经济走势,也与人民大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紧密相关,更要满足共同富裕这一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社会上有观点认为,只要建筑运行实现高电气化率、电源和热源结构清洁低碳化,建筑运行能耗就可实现碳中和。

建筑部门真的只需在全国碳达峰、碳中和行动中被动等待吗?一、建筑运行能耗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面临的挑战及应对基本思路(一)能耗和碳排放现状1、建筑运行能耗现状据《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2023》数据显示,20239年我国建筑面积总量约644亿平方米,其中:城镇住宅建筑面积为282亿平方米,农村住宅建筑面积为228亿平方米,公共建筑面积为134亿平方米。

根据《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230年)》数据显示,20239年居民生活、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和其他行业的终端能源消费量为6.34亿吨标准煤(不包括除LPG以外的油品,包含了交通运输邮政业、建筑业、农业的部分热力和煤炭等)。

其中,煤炭2.24亿吨,天然气623亿立方米,LPG3063万吨,热力16.4亿百万千焦,电力2.06万亿千瓦时,其他能源2921万吨标准煤。

如果电力按发电煤耗折算,20239年建筑运行一次能源消耗约为10.2亿吨标准煤。

2、建筑运行碳排放现状根据20230年生态环境部发布的《省级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编制指南》中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排放因子,20239年建筑运行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为21.5亿吨,占全国总量的五分之一左右,其中直接排放4.7亿吨,占建筑运行总排放量的21.7%。

20239年我国建筑运行人均二氧化碳排放为1.54吨,单位面积建筑运行二氧化碳排放为33.4kg/㎡。

建筑运行的减碳,成为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一环,对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全方位迈向低碳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二)建筑运行不属于难减排领域,但面临极大挑战从减碳技术角度看,尽管建筑运行不属于二氧化碳难减排领域,但仍然面临极大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既有建筑存量大,节能建筑占比不大。

我国是世界上既有建筑面积最大的国家,20239年全国建筑面积约644亿平方米。

在新建建筑中,城镇新建建筑基本达到节能建筑设计标准,但农村建筑达标率很低。

20239年,在城镇既有建筑面积中节能建筑面积仅占56%。

截至20230年9月更节能的近零能耗建筑示范面积仅1200万平方米,只占城镇建筑面积的0.03%。

在既有建筑面积中能耗较高的传统建筑占比还很大,而既有建筑节能低碳改造又面临投资大、成本高等巨大市场障碍。

二是我国建筑面积总规模尚未达到峰值且持续保持快速增长。

我国人均住宅建筑面积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20237年英国、法国人均居住面积只有35平方米,德国大约为44平方米,而20239年我国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已达39.8平方米,农村住房建筑面积更是高达48.9平方米。

尽管如此,近年来我国每年新增建筑竣工面积仍超过40亿平方米。

三是对加快发展近零能耗等节能低碳建筑的认识和重视不足。

建筑系统长期以来以规模化建设为主要业务内容,对于年竣工面积、建筑质量、建筑安全等有明确目标和要求,但面对碳达峰、碳中和的新要求,对于是否要加速发展近零能耗建筑还未形成统一认识。

加上近零能耗建筑在传统能源供应形式上发生革命性转变,对建筑材料、部品、施工工艺、人才和产业发展等方面都提出更高要求。

人们对新节能低碳技术、部品等性能、质量、售价等的怀疑,对能否短时间内形成配套新产业的担忧等,都大大制约了认识的转变。

四是建筑运行能源供给和消费结构离清洁低碳的要求还相差甚远。

20239年在建筑运行终端能源消费中,煤炭、天然气、LPG等化石能源占比达46.6%;热力在终端能源消费中占8.8%,而目前热源主要来自煤电热电联产和天然气供热;电力在终端能源消费中占40%,而在20239年的电源结构中火电仍占59%。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环境舒适度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采暖、空调、生活热水、家用电器等终端需求将持续增长。

如果能源结构不能清洁低碳化,建筑运行碳排放将呈增长趋势。

(三)建筑运行能耗碳达峰碳中和的基本路径选择被动应对碳达峰、碳中和是否能成为建筑领域的最终选择呢?从终端用能需求看,中国制造业强国的目标已明确,工业领域即使二氧化碳达峰后仍需较大的能源需求支撑我国实现现代化强国的目标,而化石能源作为工业原料和工业高品位热力需求属难减排领域;交通运输业在电气化进程中,要解决国际航空和远洋航运的能源供给问题也存在技术难点;在非二氧化碳减排领域,更存在技术攻关难题;大规模采用碳捕获和埋存技术(CCS/CCUS)的前景也仍旧不清晰。

在这种形势下,如果建筑面积体量持续增大,能源需求持续增加,必将加大全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难度。

因此,建筑领域必须积极主动行动,一方面降低建筑用能总量,另一方面提高建筑电气化率。

只有降低建筑用能总量,才能实现建筑碳排放尽早达峰,也只有提高建筑电气化水平,才能有利于可再生能源等低碳、零碳能源的高比例使用,以实现建筑运行能耗净零排放。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采用传统、常规手段是难以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

要降低建筑用能总量就必须在控制建筑面积规模、推广近零能耗建筑、提高终端用能设备(系统)能效水平、减少不合理能源使用等方面做出超出以往的努力。

要实现建筑高电气化率也必须在推广可再生能源和核电余热等零碳热源技术、推广电热泵采暖和空调技术、发展光储直柔建筑等方面取得持续突出成效。

为研究实现建筑运行碳达峰、碳中和两条基本路径的工作重点和时间表,本研究采用了情景分析的方法,量化重要技术和政策选择的节点,意为政府决策提供技术支撑。

二、建筑运行碳排放情景分析主要条件和结论(一)基于LEAP模型的融合近零能耗建筑技术的情景分析法本研究在“自下而上”的LEAP模型的基础上,结合20239年发布的《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GB/T51350-20239)》的分类和指标,并基于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的建筑能耗分类方法,构建了“近零能耗建筑+农村建筑用能+其他用能”的融合情景分析模型,并对能耗数据进行了重新调整和拆分(如图1所示,以20238年数据为例)。

调整后情景分析模块不仅保留了LEAP在能源结构、效率水平等方面自下而上的特点,同时也突出了近零能耗建筑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作用,为近零能耗建筑未来的发展及结构变化留出可量化空间。

图1建筑运行能耗数据调整拆分示意图(二)情景分析的主要假设条件本研究基年选择为20239年,目标年以20235年为起点,每5年为一个节点年,直至2060年。

情景分析设置了两个情景:情景1为高建筑面积/低近零能耗建筑占比情景,即“十四五”期间维持目前建筑面积惯性扩张,“十四五”后逐渐减少;近零能耗建筑“十四五”难以提速发展,未来近零能耗建筑占比较少的情景。

情景2为控制建筑面积/高近零能耗筑占比情景,即从“十四五”开始建筑面积快速扩张的状况得以抑制,同时近零能耗建筑得到快速推进的情景。

主要情景和假设条件详见表1。

(三)主要结论1、不同情景下,建筑运行终端能源需求达峰时间差异较大情景1条件下,建筑运行终端能源需求在2040年达到峰值约9亿吨标准煤,2060年将减少到约6.8亿吨标准煤。

情景2条件下,建筑运行终端能源需求在20235年就可达峰,峰值约7.4亿吨标准煤,2060年建筑运行终端能源需求仅约3.6亿吨标准煤。

图220239年--2060年建筑运行终端能源需求情景2、建筑运行能耗的直接碳排放将在20235年达峰情景分析结果显示,无论情景1还是情景2,建筑运行二氧化碳直接排放尚未达峰,达峰时间均在20235年,但峰值有所不同。

情景1直接排放峰值在5.13亿吨二氧化碳,情景2的直接排放峰值为4.95亿吨二氧化碳。

情景1和情景2直接排放清零时间分别为2060年和2055年。

3、建筑运行能耗全部二氧化碳排放的最早达峰时间为20235年,最晚不超过2030年通过两个情景的分析可以看到,情景1将在2030年完成碳排放达峰,峰值约24亿吨二氧化碳。

情景2的达峰时间可以提前到20235年,峰值约22亿吨二氧化碳。

图320239年--2060年建筑运行能耗的二氧化碳排放情景4、在电力2040年零碳排放、热力80%零碳能源供给条件下,建筑运行能耗基本实现碳中和由于北方城镇地区2000年以后建造的房屋在2060年仍在使用,即使通过节能低碳改造达到超低能耗建筑标准要求,但还将需要集中或分散采暖,且集中采暖较难做到100%都采用零碳能源供给。

因此,到2060年全国实现碳中和时,情景2建筑运行碳排放约3600万吨二氧化碳,基本实现碳中和。

5、如果不能有效控制建筑总面积,且近零能耗建筑得不到较快发展,将增加建筑运行能耗实现碳中和的风险由于两个情景在建筑面积规模和近零能耗建筑占比上的不同假设,导致两个情景碳排放量在各时间结点上差异较大。

情景1与情景2相比,2035年碳排放量相差约6.1亿吨二氧化碳,2040年相差6.6亿吨二氧化碳,2050年相差3.6亿吨二氧化碳,到2060年也将有1.9亿吨二氧化碳的差异。

如果建筑总面积不能控制在760亿平方米以内,且近零能耗建筑在2030年后才能起步发展,建筑运行碳排放在2060年仍将达到约2.3亿吨二氧化碳。

6、提高电气化率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必要途径无论情景1还是情景2,建筑运行终端用能中电的比例都不断提高。

到2060年,情景1和情景2的电气化率分别为81.8%和95.1%。

建筑终端高电气化率将使可再生电力、核电等零碳能源的大规模使用成为可能。

三、建筑运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主要技术路径和政策选择(一)合理控制建筑面积规模是建筑运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必不可少的举措只有打破现有建房惯性,“十四五”期间年新增竣工面积不超过30亿平方米,“十五五”期间不超过20亿平方米,2050年以后不超过7.5亿平方米;同时2035年前年均拆除面积小于15亿平方米,2040年后年均拆除面积≤10亿平方米,把建筑总面积总量于2030年控制在760亿平方米以内,才有可能在2060年建筑运行基本实现碳中和。

改进和调整政策是合理控制建筑面积的必要支撑。

首先要出台约束地方政府建房卖地冲动的政策,对于人均新增竣工建筑面积超过全国人均水平的省级地方政府,停止二年土地招拍挂出让的政策。

其次要建立建筑企业修房获利机制,给建筑业找到发展出路,才能实现城镇房屋建造从以“修建并举、新建为主”向“修大于建”的转变。

根据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专家估算,拆除+新建的综合碳排放在0.6t/㎡-0.7t/㎡,而改造延长建筑寿命的碳排放约0.3t/㎡。

(二)发展近零能耗建筑是实现建筑运行能耗碳达峰碳中和的首要任务必须统一认识,把发展近零能耗建筑作为实现碳中和的首要任务。

建筑建造要做到从传统建筑→节能建筑→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零能耗建筑的转变。

从“十四五”开始,增加超低能耗建筑和近零能耗建筑在新建建筑面积中的比重,根据模型理论测算超低能耗建筑面积在新建建筑中的占比要从20239年的0.25%提高到20235年的35.5%,到2030年新增建筑面积中28.9%应是零能耗建筑。

2035年后新增建筑面积100%都应是近零能耗建筑。

在既有建筑改造中,20235年超低能耗建筑改造面积应占0.16%,2035年占39.7%,2040年占78.7%,2045年后所有既有建筑改造都应满足超低能耗建筑标准。

为此,地方政府示范项目应先从政府投资类项目入手,研究出台特定地区、特殊新区强制性推广政策和配套标准,推动近零能耗建筑的率先推广应用。

尽快研究制定适合夏热冬冷、夏热冬暖地区的标准或规范,尽快研究解决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建筑超低能耗建筑改造方案,并及时开展示范和推广。

(三)清洁供热是近中期减少建筑运行化石能源消耗的必要路径实现清洁供热不仅顺应绿色低碳发展的潮流,更是利用好既有集中供热系统,在近中期降低建筑运行化石能源消耗和减少相应碳排放的必要路径。

在近期,要以工业余热为主的低品位热源取代燃煤,实现近零碳供热,不再建以天然气为热源的集中供热基础设施。

在中期,一是要尽快提高采暖终端的电气化比重,增加电驱动热泵(空气源、水源、地源热泵等)技术市场占有率,特别是要以电热泵技术为主解决南方地区日益增加的采暖需求问题,避免南方地区使用天然气壁挂炉采暖方式。

2035年,采用热泵技术的电采暖比重要达到30%以上,到2050年以后比重要达到近60%。

二是要尽快研发、示范和推广清洁供热新技术、新装备,如:北方沿海地区核电余热利用、利用季节差和夜间谷电蓄热的供热源等。

三是要在农村地区加快推广利用可再生能源的被动房技术,优先做好农宅外墙、门窗、屋顶保温改造,从根本上解决北方农村房屋热损失大、不节能的问题。

到2060年,采暖热力供应中含清洁电在内的无碳能源比重要达到80%以上。

(四)实施建筑电气化工程是高比例利用可再生能源、核电等零碳电力的重要行动为实现建筑高电气化目标,有必要尽快组织实施建筑电气化工程。

一是在有条件地区、在新建建筑中开展光储直柔新型供配电系统建筑的示范,并适时推广;二是结合城市更新在城镇既有建筑改造中推广电炊、电卫生热水、热泵技术补充采暖;三是不断提高农村居住建筑终端用能的电气化比重,推广电炊、电卫生热水、空气源热泵技术补充采暖;四是研究探索在城镇集中供热管网中采用电驱动热泵技术的可行性。

(五)持续提高建筑内设施、设备、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要把提高建筑内空调、照明、电热水器、其他家用电器和办公电器、电梯等用电系统及终端设备的能源利用效率,作为长期努力的目标。

为了持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要及时修订空调、热水器、冰箱、炊具等主要家用电器能效标准,提高市场准入门槛,增强能效先进值对市场的引导作用,发挥好能效标识、绿色节能认证的作用。

在“十四五”“十五五”乃至相当长的阶段,要保证主要家用电器、办公电器能效水平每五年提升5%;2030年后LED等高效照明电器产品市场占有率达100%。

(六)引导健康、低碳的消费方式和行为选择针对推广近零能耗建筑的难点,应对新建建筑实施更高要求的强制性节能标准,鼓励北方采暖地区将目前推荐性的国家标准《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提升为强制性地方标准,促进近零能耗建筑率先在北方采暖地区推广。

同时,尽快研究出台对新建和既有建筑改造在土地出让、容积率计算、商品房预售等政策上向近零能耗建筑倾斜的政策。

针对实施建筑电气化工程的难点,为引导建筑用能进一步向电气化转变,应在现有天然气阶梯价格的基础上,实行更大差别的天然气阶梯价格政策,鼓励居民炊事、卫生热水、采暖等以电代气。

对建筑领域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市场机制不足的弱项,应加大绿色金融对节能和低碳型建筑材料、部品等生产企业和大宗消费者的支持,推动绿色节能低碳技术、部品的市场化、产业化。

研究建立建筑碳统计、碳审计、碳监测、碳公示制度,探索增设基于建筑能耗限额制度的碳交易市场。

(本文发表在《中国能源》杂志2023.9期。

作者郁聪,女,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与提高能源效率相关的战略、规划和政策。

)基于建筑能耗持续刚性增长的现实,建筑节能减排工作已经越来越重要,作为管理庞大不动产的物业管理行业也肩负着在物业管理与服务中开展节能减排工作的重大责任。

《物业管理行业碳达峰碳中和路径调研》诚邀您参与《物业管理条例》中定义物业管理的概念为:是指业主通过选聘物业管理企业,由业主和物业管理企业按照物业服务合同约定,对房屋及配套的设施设备和相关场地进行维修、养护、管理,维护相关区域内的环境卫生和秩序的活动。

理论上可总结为:由专业化的企业组织,运用现代管理手段和先进的维修养护技术,为物业售后的整个使用过程提供对房屋及其设备、基础设施与周围环境的专业化管理。

它是以经济方法为房屋、居住环境、物业维修等方面提供高效优质、经济的服务。

根据中物研协发布的《2023物业服务企业综合实力研究报告》,20230年全国物业管理规模330.4亿平方米,实现经营收入11800.3亿元。

预计“十四五”末物业管理行业管理规模达430亿平方米,经营总收入超2万亿元。

友绿智库预计,建筑碳管理及低碳运行的责任主体最终将以物业企业为主,这将成为物业管理企业面临的重大挑战,也是物业管理行业未来转型升级的一个有效途径。

部分走在行业前列的优秀企业,已经参与到双碳行动中。

为了了解物业管理行业对气候变化及双碳问题的认知状况,了解物业管理公司诉求,中国建筑节能协会低碳健康地产专业委员会、大道应对气候变化促进中心(C-Team)、国际铜业协会(ICA)联合发起《物业管理行业碳达峰碳中和路径调研》,由友绿智库负责实施。

通过《物业管理行业碳达峰碳中和路径调研》,将挖掘典型企业案例经验,编撰行业指南,指导物业管理公司积极应对由气候变化对物业管理工作带来的种种挑战,并帮助物业公司抓住低碳机遇、实现公司转型。

希望物业管理企业积极参与,共同助力建筑业早日实现碳达峰,进一步推动物业管理行业的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 记载
锦绣南歌免费观看 2023-03-25 03:18:20

摘要:减少建筑运行二氧化碳排放,已成为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一环。

本文通过构建“近零能耗建筑+农村建筑用能+其他用能”的融合情景分析模型,量化分析了未来40年为实现全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建筑运行在合理控制能源需求、调整能源结构、推动节能低碳技术进步等领域应采取的技术、措施选择,并针对建筑运行能耗碳达峰、碳中和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碳达峰;碳中和;建筑运行能耗;近零能耗建筑;电气化;清洁供热建筑运行能耗是指民用建筑在运行阶段用于维持建筑室内环境并保障建筑使用功能的所有终端能源消费量,主要有煤炭、天然气、液化石油气(LPG)、热力和电力等。

在能源平衡表中,建筑运行能耗主要包括城乡居民生活、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和其他行业的终端能源消费量。

在本文涉及的能源品种中,不包括太阳能热水器用能、薪柴、秸秆等非商品能源,也不包括氢能等非常规能源。

相关碳排放范围的界定,本文仅涉及建筑物内采暖、炊事、卫生热水等使用的煤炭、天然气、LPG等化石能源的二氧化碳直接排放,以及制冷、采暖、炊事、卫生热水、家用电器等主要用途,需从电网、供热站购买的电力、热力的二氧化碳间接排放,不包含建材生产、建造过程、制冷剂排放、建筑拆除及建筑垃圾处置等其他产生二氧化碳的间接排放和非二氧化碳排放。

建筑运行产生的二氧化碳能否尽早达峰和实现碳中和,不仅关系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源低碳转型等宏观经济走势,也与人民大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紧密相关,更要满足共同富裕这一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社会上有观点认为,只要建筑运行实现高电气化率、电源和热源结构清洁低碳化,建筑运行能耗就可实现碳中和。

建筑部门真的只需在全国碳达峰、碳中和行动中被动等待吗?一、建筑运行能耗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面临的挑战及应对基本思路(一)能耗和碳排放现状1、建筑运行能耗现状据《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2023》数据显示,20239年我国建筑面积总量约644亿平方米,其中:城镇住宅建筑面积为282亿平方米,农村住宅建筑面积为228亿平方米,公共建筑面积为134亿平方米。

根据《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230年)》数据显示,20239年居民生活、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和其他行业的终端能源消费量为6.34亿吨标准煤(不包括除LPG以外的油品,包含了交通运输邮政业、建筑业、农业的部分热力和煤炭等)。

其中,煤炭2.24亿吨,天然气623亿立方米,LPG3063万吨,热力16.4亿百万千焦,电力2.06万亿千瓦时,其他能源2921万吨标准煤。

如果电力按发电煤耗折算,20239年建筑运行一次能源消耗约为10.2亿吨标准煤。

2、建筑运行碳排放现状根据20230年生态环境部发布的《省级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编制指南》中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排放因子,20239年建筑运行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为21.5亿吨,占全国总量的五分之一左右,其中直接排放4.7亿吨,占建筑运行总排放量的21.7%。

20239年我国建筑运行人均二氧化碳排放为1.54吨,单位面积建筑运行二氧化碳排放为33.4kg/㎡。

建筑运行的减碳,成为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一环,对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全方位迈向低碳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二)建筑运行不属于难减排领域,但面临极大挑战从减碳技术角度看,尽管建筑运行不属于二氧化碳难减排领域,但仍然面临极大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既有建筑存量大,节能建筑占比不大。

我国是世界上既有建筑面积最大的国家,20239年全国建筑面积约644亿平方米。

在新建建筑中,城镇新建建筑基本达到节能建筑设计标准,但农村建筑达标率很低。

20239年,在城镇既有建筑面积中节能建筑面积仅占56%。

截至20230年9月更节能的近零能耗建筑示范面积仅1200万平方米,只占城镇建筑面积的0.03%。

在既有建筑面积中能耗较高的传统建筑占比还很大,而既有建筑节能低碳改造又面临投资大、成本高等巨大市场障碍。

二是我国建筑面积总规模尚未达到峰值且持续保持快速增长。

我国人均住宅建筑面积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20237年英国、法国人均居住面积只有35平方米,德国大约为44平方米,而20239年我国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已达39.8平方米,农村住房建筑面积更是高达48.9平方米。

尽管如此,近年来我国每年新增建筑竣工面积仍超过40亿平方米。

三是对加快发展近零能耗等节能低碳建筑的认识和重视不足。

建筑系统长期以来以规模化建设为主要业务内容,对于年竣工面积、建筑质量、建筑安全等有明确目标和要求,但面对碳达峰、碳中和的新要求,对于是否要加速发展近零能耗建筑还未形成统一认识。

加上近零能耗建筑在传统能源供应形式上发生革命性转变,对建筑材料、部品、施工工艺、人才和产业发展等方面都提出更高要求。

人们对新节能低碳技术、部品等性能、质量、售价等的怀疑,对能否短时间内形成配套新产业的担忧等,都大大制约了认识的转变。

四是建筑运行能源供给和消费结构离清洁低碳的要求还相差甚远。

20239年在建筑运行终端能源消费中,煤炭、天然气、LPG等化石能源占比达46.6%;热力在终端能源消费中占8.8%,而目前热源主要来自煤电热电联产和天然气供热;电力在终端能源消费中占40%,而在20239年的电源结构中火电仍占59%。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环境舒适度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采暖、空调、生活热水、家用电器等终端需求将持续增长。

如果能源结构不能清洁低碳化,建筑运行碳排放将呈增长趋势。

(三)建筑运行能耗碳达峰碳中和的基本路径选择被动应对碳达峰、碳中和是否能成为建筑领域的最终选择呢?从终端用能需求看,中国制造业强国的目标已明确,工业领域即使二氧化碳达峰后仍需较大的能源需求支撑我国实现现代化强国的目标,而化石能源作为工业原料和工业高品位热力需求属难减排领域;交通运输业在电气化进程中,要解决国际航空和远洋航运的能源供给问题也存在技术难点;在非二氧化碳减排领域,更存在技术攻关难题;大规模采用碳捕获和埋存技术(CCS/CCUS)的前景也仍旧不清晰。

在这种形势下,如果建筑面积体量持续增大,能源需求持续增加,必将加大全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难度。

因此,建筑领域必须积极主动行动,一方面降低建筑用能总量,另一方面提高建筑电气化率。

只有降低建筑用能总量,才能实现建筑碳排放尽早达峰,也只有提高建筑电气化水平,才能有利于可再生能源等低碳、零碳能源的高比例使用,以实现建筑运行能耗净零排放。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采用传统、常规手段是难以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

要降低建筑用能总量就必须在控制建筑面积规模、推广近零能耗建筑、提高终端用能设备(系统)能效水平、减少不合理能源使用等方面做出超出以往的努力。

要实现建筑高电气化率也必须在推广可再生能源和核电余热等零碳热源技术、推广电热泵采暖和空调技术、发展光储直柔建筑等方面取得持续突出成效。

为研究实现建筑运行碳达峰、碳中和两条基本路径的工作重点和时间表,本研究采用了情景分析的方法,量化重要技术和政策选择的节点,意为政府决策提供技术支撑。

二、建筑运行碳排放情景分析主要条件和结论(一)基于LEAP模型的融合近零能耗建筑技术的情景分析法本研究在“自下而上”的LEAP模型的基础上,结合20239年发布的《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GB/T51350-20239)》的分类和指标,并基于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的建筑能耗分类方法,构建了“近零能耗建筑+农村建筑用能+其他用能”的融合情景分析模型,并对能耗数据进行了重新调整和拆分(如图1所示,以20238年数据为例)。

调整后情景分析模块不仅保留了LEAP在能源结构、效率水平等方面自下而上的特点,同时也突出了近零能耗建筑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作用,为近零能耗建筑未来的发展及结构变化留出可量化空间。

图1建筑运行能耗数据调整拆分示意图(二)情景分析的主要假设条件本研究基年选择为20239年,目标年以20235年为起点,每5年为一个节点年,直至2060年。

情景分析设置了两个情景:情景1为高建筑面积/低近零能耗建筑占比情景,即“十四五”期间维持目前建筑面积惯性扩张,“十四五”后逐渐减少;近零能耗建筑“十四五”难以提速发展,未来近零能耗建筑占比较少的情景。

情景2为控制建筑面积/高近零能耗筑占比情景,即从“十四五”开始建筑面积快速扩张的状况得以抑制,同时近零能耗建筑得到快速推进的情景。

主要情景和假设条件详见表1。

(三)主要结论1、不同情景下,建筑运行终端能源需求达峰时间差异较大情景1条件下,建筑运行终端能源需求在2040年达到峰值约9亿吨标准煤,2060年将减少到约6.8亿吨标准煤。

情景2条件下,建筑运行终端能源需求在20235年就可达峰,峰值约7.4亿吨标准煤,2060年建筑运行终端能源需求仅约3.6亿吨标准煤。

图220239年--2060年建筑运行终端能源需求情景2、建筑运行能耗的直接碳排放将在20235年达峰情景分析结果显示,无论情景1还是情景2,建筑运行二氧化碳直接排放尚未达峰,达峰时间均在20235年,但峰值有所不同。

情景1直接排放峰值在5.13亿吨二氧化碳,情景2的直接排放峰值为4.95亿吨二氧化碳。

情景1和情景2直接排放清零时间分别为2060年和2055年。

3、建筑运行能耗全部二氧化碳排放的最早达峰时间为20235年,最晚不超过2030年通过两个情景的分析可以看到,情景1将在2030年完成碳排放达峰,峰值约24亿吨二氧化碳。

情景2的达峰时间可以提前到20235年,峰值约22亿吨二氧化碳。

图320239年--2060年建筑运行能耗的二氧化碳排放情景4、在电力2040年零碳排放、热力80%零碳能源供给条件下,建筑运行能耗基本实现碳中和由于北方城镇地区2000年以后建造的房屋在2060年仍在使用,即使通过节能低碳改造达到超低能耗建筑标准要求,但还将需要集中或分散采暖,且集中采暖较难做到100%都采用零碳能源供给。

因此,到2060年全国实现碳中和时,情景2建筑运行碳排放约3600万吨二氧化碳,基本实现碳中和。

5、如果不能有效控制建筑总面积,且近零能耗建筑得不到较快发展,将增加建筑运行能耗实现碳中和的风险由于两个情景在建筑面积规模和近零能耗建筑占比上的不同假设,导致两个情景碳排放量在各时间结点上差异较大。

情景1与情景2相比,2035年碳排放量相差约6.1亿吨二氧化碳,2040年相差6.6亿吨二氧化碳,2050年相差3.6亿吨二氧化碳,到2060年也将有1.9亿吨二氧化碳的差异。

如果建筑总面积不能控制在760亿平方米以内,且近零能耗建筑在2030年后才能起步发展,建筑运行碳排放在2060年仍将达到约2.3亿吨二氧化碳。

6、提高电气化率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必要途径无论情景1还是情景2,建筑运行终端用能中电的比例都不断提高。

到2060年,情景1和情景2的电气化率分别为81.8%和95.1%。

建筑终端高电气化率将使可再生电力、核电等零碳能源的大规模使用成为可能。

三、建筑运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主要技术路径和政策选择(一)合理控制建筑面积规模是建筑运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必不可少的举措只有打破现有建房惯性,“十四五”期间年新增竣工面积不超过30亿平方米,“十五五”期间不超过20亿平方米,2050年以后不超过7.5亿平方米;同时2035年前年均拆除面积小于15亿平方米,2040年后年均拆除面积≤10亿平方米,把建筑总面积总量于2030年控制在760亿平方米以内,才有可能在2060年建筑运行基本实现碳中和。

改进和调整政策是合理控制建筑面积的必要支撑。

首先要出台约束地方政府建房卖地冲动的政策,对于人均新增竣工建筑面积超过全国人均水平的省级地方政府,停止二年土地招拍挂出让的政策。

其次要建立建筑企业修房获利机制,给建筑业找到发展出路,才能实现城镇房屋建造从以“修建并举、新建为主”向“修大于建”的转变。

根据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专家估算,拆除+新建的综合碳排放在0.6t/㎡-0.7t/㎡,而改造延长建筑寿命的碳排放约0.3t/㎡。

(二)发展近零能耗建筑是实现建筑运行能耗碳达峰碳中和的首要任务必须统一认识,把发展近零能耗建筑作为实现碳中和的首要任务。

建筑建造要做到从传统建筑→节能建筑→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零能耗建筑的转变。

从“十四五”开始,增加超低能耗建筑和近零能耗建筑在新建建筑面积中的比重,根据模型理论测算超低能耗建筑面积在新建建筑中的占比要从20239年的0.25%提高到20235年的35.5%,到2030年新增建筑面积中28.9%应是零能耗建筑。

2035年后新增建筑面积100%都应是近零能耗建筑。

在既有建筑改造中,20235年超低能耗建筑改造面积应占0.16%,2035年占39.7%,2040年占78.7%,2045年后所有既有建筑改造都应满足超低能耗建筑标准。

为此,地方政府示范项目应先从政府投资类项目入手,研究出台特定地区、特殊新区强制性推广政策和配套标准,推动近零能耗建筑的率先推广应用。

尽快研究制定适合夏热冬冷、夏热冬暖地区的标准或规范,尽快研究解决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建筑超低能耗建筑改造方案,并及时开展示范和推广。

(三)清洁供热是近中期减少建筑运行化石能源消耗的必要路径实现清洁供热不仅顺应绿色低碳发展的潮流,更是利用好既有集中供热系统,在近中期降低建筑运行化石能源消耗和减少相应碳排放的必要路径。

在近期,要以工业余热为主的低品位热源取代燃煤,实现近零碳供热,不再建以天然气为热源的集中供热基础设施。

在中期,一是要尽快提高采暖终端的电气化比重,增加电驱动热泵(空气源、水源、地源热泵等)技术市场占有率,特别是要以电热泵技术为主解决南方地区日益增加的采暖需求问题,避免南方地区使用天然气壁挂炉采暖方式。

2035年,采用热泵技术的电采暖比重要达到30%以上,到2050年以后比重要达到近60%。

二是要尽快研发、示范和推广清洁供热新技术、新装备,如:北方沿海地区核电余热利用、利用季节差和夜间谷电蓄热的供热源等。

三是要在农村地区加快推广利用可再生能源的被动房技术,优先做好农宅外墙、门窗、屋顶保温改造,从根本上解决北方农村房屋热损失大、不节能的问题。

到2060年,采暖热力供应中含清洁电在内的无碳能源比重要达到80%以上。

(四)实施建筑电气化工程是高比例利用可再生能源、核电等零碳电力的重要行动为实现建筑高电气化目标,有必要尽快组织实施建筑电气化工程。

一是在有条件地区、在新建建筑中开展光储直柔新型供配电系统建筑的示范,并适时推广;二是结合城市更新在城镇既有建筑改造中推广电炊、电卫生热水、热泵技术补充采暖;三是不断提高农村居住建筑终端用能的电气化比重,推广电炊、电卫生热水、空气源热泵技术补充采暖;四是研究探索在城镇集中供热管网中采用电驱动热泵技术的可行性。

(五)持续提高建筑内设施、设备、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要把提高建筑内空调、照明、电热水器、其他家用电器和办公电器、电梯等用电系统及终端设备的能源利用效率,作为长期努力的目标。

为了持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要及时修订空调、热水器、冰箱、炊具等主要家用电器能效标准,提高市场准入门槛,增强能效先进值对市场的引导作用,发挥好能效标识、绿色节能认证的作用。

在“十四五”“十五五”乃至相当长的阶段,要保证主要家用电器、办公电器能效水平每五年提升5%;2030年后LED等高效照明电器产品市场占有率达100%。

(六)引导健康、低碳的消费方式和行为选择针对推广近零能耗建筑的难点,应对新建建筑实施更高要求的强制性节能标准,鼓励北方采暖地区将目前推荐性的国家标准《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提升为强制性地方标准,促进近零能耗建筑率先在北方采暖地区推广。

同时,尽快研究出台对新建和既有建筑改造在土地出让、容积率计算、商品房预售等政策上向近零能耗建筑倾斜的政策。

针对实施建筑电气化工程的难点,为引导建筑用能进一步向电气化转变,应在现有天然气阶梯价格的基础上,实行更大差别的天然气阶梯价格政策,鼓励居民炊事、卫生热水、采暖等以电代气。

对建筑领域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市场机制不足的弱项,应加大绿色金融对节能和低碳型建筑材料、部品等生产企业和大宗消费者的支持,推动绿色节能低碳技术、部品的市场化、产业化。

研究建立建筑碳统计、碳审计、碳监测、碳公示制度,探索增设基于建筑能耗限额制度的碳交易市场。

(本文发表在《中国能源》杂志2023.9期。

作者郁聪,女,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与提高能源效率相关的战略、规划和政策。

)基于建筑能耗持续刚性增长的现实,建筑节能减排工作已经越来越重要,作为管理庞大不动产的物业管理行业也肩负着在物业管理与服务中开展节能减排工作的重大责任。

《物业管理行业碳达峰碳中和路径调研》诚邀您参与《物业管理条例》中定义物业管理的概念为:是指业主通过选聘物业管理企业,由业主和物业管理企业按照物业服务合同约定,对房屋及配套的设施设备和相关场地进行维修、养护、管理,维护相关区域内的环境卫生和秩序的活动。

理论上可总结为:由专业化的企业组织,运用现代管理手段和先进的维修养护技术,为物业售后的整个使用过程提供对房屋及其设备、基础设施与周围环境的专业化管理。

它是以经济方法为房屋、居住环境、物业维修等方面提供高效优质、经济的服务。

根据中物研协发布的《2023物业服务企业综合实力研究报告》,20230年全国物业管理规模330.4亿平方米,实现经营收入11800.3亿元。

预计“十四五”末物业管理行业管理规模达430亿平方米,经营总收入超2万亿元。

友绿智库预计,建筑碳管理及低碳运行的责任主体最终将以物业企业为主,这将成为物业管理企业面临的重大挑战,也是物业管理行业未来转型升级的一个有效途径。

部分走在行业前列的优秀企业,已经参与到双碳行动中。

为了了解物业管理行业对气候变化及双碳问题的认知状况,了解物业管理公司诉求,中国建筑节能协会低碳健康地产专业委员会、大道应对气候变化促进中心(C-Team)、国际铜业协会(ICA)联合发起《物业管理行业碳达峰碳中和路径调研》,由友绿智库负责实施。

通过《物业管理行业碳达峰碳中和路径调研》,将挖掘典型企业案例经验,编撰行业指南,指导物业管理公司积极应对由气候变化对物业管理工作带来的种种挑战,并帮助物业公司抓住低碳机遇、实现公司转型。

希望物业管理企业积极参与,共同助力建筑业早日实现碳达峰,进一步推动物业管理行业的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目录

  1. 1 赌场网站排名s -bank Live评分巴卡拉特
  2. 2 蜜柚app官方
  3. 3 赌场网站排名S -银行赌场游戏网站蝙蝠移动
  4. 杏耀注册账号官方网站
  5. f2代富二代破解版
  6. 4 188bet订阅的赌场老虎机游戏
  7. 美乳叶子户外勾搭直播
  8. 7个老虎机BB RB在Netmarble员工像龙一样
  9. 5 第一个赌场muktu第一赌场优惠券
  10. 6 海外就业支持GANGWON LANDLOT机器概率披露
  11. M痴女夏希结爱
  1. 考拉直播正版下载
  2. S社2021新人
  3. 7 能看的网站都封了吗2021
  4. 开艾灸馆需要什么证件
  5. 泰国电影蛇姬未删减版中文字幕
  6. 赌场网站验证向我展示betmarble Baccarat Money Award
  7. 香草天空百度影音
  8. 一个XBET促销代码澳门赌场默认博彩
  9. 8 加拉隆
  10. 像龙,7故事攻击拉斯维加斯老虎机游戏
  11. 美女的性视频的网页
  12. 霓虹灯赌场加入优惠券甘旺陆地老虎机类型
  13. 赢得Casinobacara系统博彩计划
  1. 强制开宫宫交h
  2. 如何赢得在线巴卡拉特在线老虎机网站
  3. 美女姗姗裸体私拍
  4. 禁止想象
  5. 9 公司深情回顾发展历程
  6. 高挑白嫩气质美女酒店啪啪
  7. 女王叫男奴吃脚视频
  8. 澳门Galaxy Casino海外赌场工作
  9. 10 水浒无双什么职业好
  10. 寄秋小说
  11. 赌场CONGNIE 1XBET促销代码使用
  12. 精灵女王被辱本子
  13. 偷倩宝鉴无删减国语在线
  1. 娘子别跑
  2. 11 7723在线观看免费网
  3. 林昕宜7分钟换脸下载百度云
  4. 日本药品直购网站
  5. Toto网站系统投注Bee Bee Korea Nolgumstore Baccarat游戏规则
  6. 性天天综合台湾中文网在线
  7. 高清主播直播视频
  8. 12 老虎机777 TOTO站点系统下注东部
  9. 13 麻豆啊传媒在线观看
  10. 14 国偷自产第39页电影
<acronym date-time="LtHbf27ECAsY"></acronym>

锦绣南歌免费观看《锦绣南歌免费观看》由来

编辑
1.锦绣南歌免费观看这命啊!夏天感觉自己的命也太悲催了,之前是传送失误,结果掉到了这里,现在是传送阵坏了。
       2.夏天现在的长相已经很老了,头发苍白,脸上虽然没有褶子,但看上去也没有光了,这是因为他的寿命还剩下三年的缘故。
       3.“夏天,很好,你可以叫我范老,不知道小兄弟刚才是怎么破掉老夫的太极拳的。
       4.“那我就放心了,要不然每次都要在表姐的手上弄个口子我可不忍心下手。
       5.可是现在人没传出来,所以他认为是第八层跟他在搞鬼。

锦绣南歌免费观看《锦绣南歌免费观看》起源

          1.锦绣南歌免费观看游戏具有多种玩法可以进行挑战,在这个过程中你要尽可能的去打败对方
                 2.幻想仙境的探险玩法,挑战各种秘境,获得秘境的资源,打造最佳神器;
                 3.这款游戏中的PVP竞技战斗是最刺激的,每天更新的日常任务可以让你获得丰厚的奖励;
                 4.各种不同的任务都是精彩的,你将去亲自参与到新的捕捞过程中,还可以享受每一个不同的任务。
                 5.玩家将在故事中扮演不同角色,以寻求不同的线索,揭秘背后的故事;
                 6.全新冒险挑战玩法,各种boss都是非常具有挑战性,我们可以跟朋友一起联手挑战
          参考资料